训练时,我们或多或少会使用“保留次数”(Buffer)的概念。而在介绍保留次数以前,我们得先认识“力竭”(Failure)。
想像一下,今天你练二头弯举,设定用10RM做完最后一组,结果在执行第8下已经感觉吃力,接着做第9下...用尽吃奶的力气,没想到竟举不起第10下,这状况就称作“力竭”。
对健美选手、喜好追求肌肉围度、渴望肌肉量更明显的人来说,“力竭”是刺激肌肉生长、促进肌肥大效果的一种手段,那种将“力量完全耗尽”的感觉,也足以让人产生成就感。
但若是新手则不建议太刻意寻求力竭。通常力竭发生时,代表肌肉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,疲劳会影响动作品质,品质不好可能变成动作跑掉,或是以“代偿”的方式完成训练。

适合方式
另外,新手不适合做到力竭的原因是,初学者在初学阶段应以“动作控制及学习”为主,如果一下给予“力竭”这种超过个人可以负荷的高强度训练,可能只会提高受伤风险。
然而,力竭并非完全不好,在某些时候还是有其必要性,但是否每次训练都要追求力竭,东东认为要考虑恢复程度、考量个人的训练经验、训练目标与哲学,并没有绝对做法。

了解“力竭”的概念及风险后,接着就可以把“保留次数”带入。
保留次数是指“在接近力竭前,保留几下不做”,例如原本预定二头弯举要用10RM做满10下,但我在做了8下之后就停止动作,2下即为保留次数。
如此一来,不仅能降低因为力竭可能引发受伤、代偿、姿势不正确等受伤风险,还能降低训练后疲劳程度,同时也能达到肌肥大、肌力成长等目标。
(补充:要达成肌肥大的目标,训练量(Volume)是关键。如果在训练中加入保留次数,可以利用“提高组数”来维持训练量。
比方说,做到力竭的训练量是10*3组,利用保留次数则可以变成8*4组,虽然后者的训练与前者差不多,却较能兼顾训练品质。)
要怎么抓保留次数?
基本上会随着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,而有不同做法。对一般在健身房训练,想要追求肌肥大的人,最简单的作法就是在每次训练时预留1-2下的保留次数。
若是以提升肌力为目标,则可以从“强度”执行保留次数的概念,将强度打95-85折不等,同样能在不追求力竭的过程中,获得肌力成长的效果。
请登录以参与评论
现在登录